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骨科 > 关节损伤 > 肩关节脱位
编号:10285783
“肩掮法”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》 2000年第2期
     作者:封寄春

    单位:封寄春(江苏省泰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伤科 江苏 泰兴 225400)

    关键词:肩关节脱位;手法;整复

    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000211 中图分类号:R684 文献标识码:B 文章编号:1005-0205(2000)02-0027- 01

    “肩掮法”是整复肩关节脱位的古老方法,作者从1994年~1999年运用于临床效果确切,认 为该法的独特优点值得为临床推崇。

    1 一般资料

    36例均一次性复位,其中男性25例,女性11例。年龄28~50岁29例;50~69岁7例。脱位时 间在24小时以内的31例;1周以内的3例;2周以内的2例。习惯性脱位5例;单纯性脱位19例 ;脱位伴大结节骨折12例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 治疗方法

    首先皮肤常规消毒,用1%利多卡因20ml经肩关节前路行关节腔麻醉,继之患者站立位,术者 屈髋屈膝直腰下蹲背贴患者患侧胸壁,患肢越过术者肩部,术者与患者的肩部相叠呈十字状 ,嘱患者身体向术者肩部稍倾并勿滚动,术者的肩部准确地填塞于患者腋窝(切忌远离肱骨 头以免杠杆力引起骨折),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臂,另一手握肘上部并将上臂稍外旋位,术者 利用伸髋伸膝直腰使肩部支点上抬作用于患者肱骨头,同时配合患者的牵引固定力而获得顺 利复位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“肩掮法”首载于《回回药方》,经过几个世纪的临床反复实践,在骨伤治疗学上,依然闪 烁着它应有的学术光辉。“肩掮法”与手牵足蹬法、背靠椅式、挂梯法的复位原理是相同的 ,说明十五世纪肩关节复位手法的进步,是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,整复脱位已渐趋向非暴力 手法[1]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“肩掮法”巧妙地运用了患者自然站立体位的复位对抗自重,术者利用肩部作用于患者腋窝 为支点,并在伸髋伸膝且直腰时充分发挥了支点的顶托作用,与上肢的牵引固定力配合,促 使手法复 位顺利成功。该法在麻醉或非麻醉下均可进行,由于只需术者单人操作,可克服不 利于复位因素的偏重手法和多人操作的不同步性,在有机协调操作过程中将手法达到最佳限 度的发挥。

    “肩掮法”是利用术者可以移动上抬的肩部支点力量,配合上肢适度的牵引力,使肩顶力大 于牵引力,而肩顶力又少不了上肢牵引力的配合,优于其它支点固定的复位方法。假如支点 固定,复位中必定要依靠牵引力和杠杆力来完成复位愿望,所以存在着复位不利因素和一些 并发损伤的潜在危险。譬如偏重牵引力的作用所加重的神经血管和软组织损伤,使肱二头肌 短头和喙肱肌更为紧张而阻碍复位[2]。杠杆作用和重复机械施力引起的附加损伤 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。因此,该法无论从哪种角度去论定,都有其独特之处,它具有保证手 法安全成功比率的四大要素:(1)自然的自重对抗:(2)可以上移的持续稳定的肩顶力量;(3 )克服了不利的牵引和杠杆力;(4)短时间内术者单人易于协调的综合手法操作效应。所以该 法具有简便、快捷、文明、安全的优点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手法从古迄今难以尽述,虽说并不是单一手法所能包罗替代的,但作者经 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比较,阐述了以上该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崇为首选的理由。

    作者简介:封寄春(1956-),男(汉族),江苏太兴市人,主治医师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 韦以宗.中国骨科技术史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1983,316~31 7

    [2] 谢升春.手法整复肱骨颈骨折并肩关节脱位.中国中医骨伤科,1989,3:19

    收稿日期:1999-08-07, 百拇医药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骨科 > 关节损伤 > 肩关节脱位